厚德 仁爱 博学 笃行

创科学梦想 品金陵古韵——昌平二中科考记

2025-01-25 浏览量:1413

作者:张淑春 | 文章来源:科技组

活动照片上传_图1.png

2025年1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指南》的通知中指出,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要聚焦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等核心素养培育,遵循中小学生认知规律,有效统筹校内校外资源力量,推动校家社协同育人的科学教育生态系统更加完善。昌平二中积极响应号召,2025年1月17日组织了33名学生参加"创科学梦想 品金陵古韵"的科学探索活动。本次活动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到南京土壤所和植物所进行课题实验研究,第二阶段是参观学习,主要到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南京古动物所、南京博物馆进行参观学习。此活动是疫情之后第一次以课题研究的形式开启的科考之旅。

本次科考之旅有三个亮点:

亮点一:学生们完整参与研究科研课题的整个过程

在中科院科研导师和学校教师的联合带领下,学生们从开题报告→背景资料准备→建立命题及其假设→小组讨论→出实验结果→结题报告和汇报展示,完成"研究员"进阶之旅。探索过程坚持小切口、深挖掘、成体系, 强化实验和实践探究的原则,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

亮点二:基于活动坚持课题研究的持续跟踪指导

活动设计遵循中小学生认知规律注重因材施教从"预学""共学"到"延学",建立校内外深度对接,这次南京之行是科学探索的启迪,活动虽然已经结束,但是,科学探索并没有结束,活动中产生的研究课题我们依然在跟踪指导。

亮点三:校外导师与校内教师协同育人

整个过程既有中科院院所导师引领又有中学教师的指导,实现校内校外协同育人目的,提高了学生探究实践活动和项目专题研究的水平。实现了科学探究、专题研究、价值引领等科学教育资源与校内科学教育供需匹配。

研究活动中的学生风采

行动军事化:从出发到返京学生们出行队伍整齐,走出了二中学子的风采,赢得路人们的关注和称赞。

活动照片上传_图2.png

出发

 

活动照片上传_图3.png

返京

 

利用碎片时间学习:同学们在乘车过程中利用碎片时间讨论问题、梳理材料、在高铁上利用手机和电脑整理研究报告。

活动照片上传_图4途中学习.png

活动照片上传_图5途中学习.png

活动照片上传_图6途中学习gif.png

活动照片上传_图7途中学习.png

活动照片上传_图8.png

活动照片上传_图9.png

活动照片上传_图10.png

活动照片上传_图11.png

小组讨论热烈有序

主动与院所导师讨论问题

同学们在南京土壤所解锁土壤科学的奥秘

活动照片上传_图12土壤所2_gif.png

活动照片上传_图13土壤所3_gif.png

活动照片上传_图14土壤所1_gif.png

同学们在南京植物所邂逅丰富多彩的植物世界沉浸自然与科研交融的氛围。

活动照片上传_图15植物所gif.png

活动照片上传_图16植物所_gif.png

活动照片上传_图17植物所2_gif.png

在项目研究过程及答辩环节,学生与来自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所、植物所、天文馆、古动物所等科研院所的导师积极交流,清晰、准确地阐述自己的观点、问题和想法,认真倾听导师的意见和建议,对讨论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将导师的建议和指导落实到实际行动中,调整自己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活动照片上传_图18学习研讨1.png

活动照片上传_图19学习研讨2.png

活动照片上传_图20答辩前准备_gif.png

活动照片上传_图21答辩之前指导_gif.png

活动照片上传_图22答辩现场_gif.png

活动照片上传_图23答辩现场1.png

活动照片上传_图24答辩现场2.png

参观活动中的学生风采

南京(金陵)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古都,宛如一部厚重的史书,每一页都记录着岁月的痕迹和历史的变迁。漫步夫子庙感受烟火人间的繁华盛景;走进中山陵缅怀伟人的丰功伟绩;探寻总统府见证历史的风云变幻;畅游南京博物院领略文化的博大精深。同学们用脚步丈量历史用青春与古今对话。

活动照片上传_图25参观总统府.png

活动照片上传_图26-参观南京博物馆_gif.png

活动照片上传_图27参观夫子庙_gif.png

活动照片上传_图28紫金山天文台_gif.png

活动照片上传_图29紫金山天文台2.png

活动照片上传_图30走进古生物所.png

在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学生们亲眼目睹那些巨大的天文望远镜,感受宇宙的浩瀚与神秘,离开天文台学生们满载而归,留下对宇宙的向往;探秘古动物馆穿越时空的生命奇旅,走出古动物管同学们留下对生命的敬畏与思考;在李四光工作室同学们感受地质先驱的智慧与精神,看得出同学们在离开工作室的那一时刻他们把传承先驱的奋斗力量已经付诸于行动。

学生感悟摘录

土壤三组: 初三14王若勋执笔 《南京研学感受》

南京,一座虽然饱经沧桑但却又历久弥新且充满了生机的城市。他曾是我所追求的城市,而这次游历让我深入其中探寻其中独特的魅力,收获颇丰。

南京博物院丰富的馆藏犹如一部部生动的史书,为我们打开了了解不同时代的大门。在历史馆,从远古时期粗糙却蕴含智慧的石器,到商周时期庄重威严、纹饰精美的青铜器,再到唐宋元明清风格各异的瓷器、书画,我们沿着历史的脉络,目睹了中华文明的发展与变迁。每一件文物背后都有着独特的故事,通过讲解员的细致解说,我们了解到文物所承载的历史背景、制作工艺以及其背后所蕴藏的鲜为人知的故事。让我真正的意识到了课本上所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秦淮河夫子庙,尽显金陵烟火气。走进江南贡院,我似乎也走进了小说《儒林外史》中。"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昔日里金陵城的繁华与现代社会碰撞在一起产生新的火花,站在桥头,夕阳西下,徐徐微风让人沉醉在江南水乡的灯红酒绿之中。

南京土壤研究所与古生物博物馆,展现科学魅力。在此期间,,我作为组长带领小组准备汇报工作,在此期间,我们曾面对了各种困难,但这却丝毫没有动摇我们对目标的追求。这次科考不仅着锻炼了我领导的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并且增长了我的学识。古生物馆化石众多,揭示生命演化着历程,同时我也了解到了以李四光为首的古生物学家坚持不懈的精神。这让我对自然科学的神奇有了更深认知。

紫金山天文台,曾一度是探索宇宙的前沿阵地,曾为上世纪九十年代彗星经进入太阳系的观测做出巨大贡献。巨大又古老的天文望远镜承载着一批又一批中国科学家对拥抱星辰大海的梦的不懈追求。在这里,我感受到浩瀚宇宙的苍茫莫测与人类的渺小,也为科研人员的探索精神所打动。

金箔博物馆是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贴金"传承地,是传统工艺的坚守之所。匠人们将传统工艺与科技相结合,千锤百炼,将黄金打造成薄如蝉翼的金箔。在体验之中,我体会到了贴金的不容易,同时也为大国工匠的匠心精神感到钦佩。

庄严肃穆的中山陵,是孙逸仙先生的长眠之地。孙中山先生虽离我们而去但他"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叮嘱刻在了代代中国人的骨子里,激励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总统府则见证了近代风云变幻,"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是毛主席在得知攻占总统府所做的诗句,它却恰恰印证了新中国未来的发展,这让着座古城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金陵之行,是一场文化与科学,传统和先进相互碰撞的旅途,它让我揭开了这座城市神秘的面纱,同时也锻炼了我,让我敢于去面对未来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困难。(王若勋2025.1.21)

生物三组:高一9 项秋媛执笔 《餐桌上的生命之树》

本次研学前,我在想,旅行的意义在于什么,而科考的意义又在于什么。旅行,是饱览美景名胜,是放松身心,是开阔眼界;而科考,是学习知识,是开拓思维,是以新的角度看待这个世界。本次南京科考之旅,则集二者为一体,使我们在学中研,在行走中学。

南京,一个无法用言语描述的古都。它见证了太多太多,见证了不同政权起起落落,见证了中华文明绵延至今。沉浸在文脉中,我们静静地看这片大地从史前发展到民国,再到如今耸立的高楼大厦。站在南京城,空气中仿佛有无形的浪涛,伴着风吹法国梧桐的沙沙声,挟历史滚滚而来。

南京不仅是一座古都,更是一座现代化的大城市。松涛阵阵,植物园中,我们开展了研究性学习活动。我们不仅初步学习和使用了生物学研究常用的仪器,还初步了解了分子系统学的思想。更重要的是,我们认识到了多学科联动在当今科研的重要性,并学习将科研的批判性思维、多重证据验证等思想应用到生活中,培养创新精神。我想,这就是本次研学活动的现实意义。

探索,发现,思考,2025伊始我们在南京研学中迎来成长。

研究过程记录片段:

今天早上对昨天的研究内容进行了一个补充,我们最后进行了pcr扩增,并完成了研究汇报的PPT的制作。晚上两个小时的答辩,是对今天和昨天的研究的一个小结,更是继续进行探究的一个起点。老师的谆谆教诲,同学之间的默契配合让这次答辩非常成功。当然,我们也会在后面的时间对这次答辩做一个总结和完善。对生物探究的步伐永不停止!

——组长

短短两天时间的实验,在院所了做了不少实验,也接触到了很多大型仪器,我感觉这是前人的努力让以后人们检测物质时能提高效率,并且做出更深入的研究,为其他人提供更多便利,让我们人类对生物界有更清晰的认知,更加准确还原植物演化规律。

——编委

家长们的认可:

活动照片上传_家长认可1.png

活动照片上传_家长认可2.png

活动照片上传_家长认可3.png

学校带队教师的感悟

在接到带队参加科考活动的任务后我就一直在思考3个问题。首先近40人的队伍如何保证科考路上的安全;其次学生使用手机问题如何引导他们合理使用和有效控制;第三作为中学教师如何借助高校资源与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有效对接让学生课题探究更有实际价值。

踏上科考之旅的那一刻,我能明显感受到学生们的兴奋与激动。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渴望,这种热情也深深地感染了我。在前往目的地的途中,我不断的引导他们观察沿途的自然风光和地理环境,将书本上的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往返的路上学生们并没有沉迷手机游戏,而是利用手机查阅资料梳理问题。初中李亿小组还与我和同学进行高铁知识的科普分享,一路上都充满了讨论与学习的气氛。

课题探究过程中在科研人员的带领下,学生们近距离观察了各种植物,了解了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学习如何采集样本、记录数据;走进实验室,亲身体验了科学实验的过程,感受了科学的严谨与魅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的表现让我惊喜不已。他们不再是课堂上那个被动接受知识的孩子,而是变成了积极主动的探索者。在答辩环节他们敢于提问、勇于尝试,对每一个新的发现都充满了热情和兴趣。有的学生甚至提出了一些极具创新性的想法,让科研人员都赞不绝口。看到学生们的成长和进步,我感到无比的欣慰和自豪。

当然,科考活动并非一帆风顺,期间也遇到了不少挑战。一些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实验结果并不理想。但他们没有放弃,而是认真分析原因,反复尝试,最终取得了成功。这些经历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学生们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加坚强和勇敢,只要给予他们足够的信任和支持,他们就能创造出奇迹。

在应对这些挑战的过程中,我也得到了很大的成长。作为带队教师,我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还要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这对我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通过这次活动,我在这些方面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这次科考活动虽然已经结束,但它对学生和我的影响却将持续下去。它不仅让学生们拓宽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更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作为全国高级科技辅导员,我深知自己肩负着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任。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为学生创造更多这样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索中成长。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够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为祖国的未来贡献力量。

张淑春

编辑:王珽

照片提供:张淑春

审核:王洁睿

code

电话:010-69742458
政府街校区:北京市昌平区政府街5号  邮编:102200
回龙观校区: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镇龙跃园2区31号  邮编:102208
实验二小校区:   
   东区:北京市昌平区龙泽园街道龙腾苑二区30号  邮编102208   
   西区:北京市昌平区龙泽园街道龙泽苑东区26号  邮编102208
西环路校区:北京市昌平区西环南路31号  邮编:102200

code

扫描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