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德 仁爱 博学 笃行
3月2日下午,昌平二中学生寒假研学科考成果汇报会在政府街校区圆满举行。本次活动是疫情之后学生第一次外出科考,二中学子以脚步为尺,丈量大地;以双眼为镜,洞察自然万象;用实验探索真理,今天终于迎来了成果绽放的时刻!
权威嘉宾汇聚,共襄科学盛举
汇报会邀请了中国科学院新疆自然博物馆副馆长王虎纹、中科院天地生科学文化传播中心办公室主任季慧、中科院科学技术协会课程研发部负责人郝怀宁、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学教育专家委员会秘书处副秘书长常健等权威专家,为科考成果做点评。昌平二中教育集团党委书记李继阳、教学副校长张云、德育副校长高宇等领导以及参加科考的33名学生和近40名家长齐聚一堂,共同见证了这场科学盛宴。
汇报会由科考活动的带队教师张淑春主持,她深情回顾了 2015 年 1 月 17 日至 21 日的南京科考。在汇报会上初、高中学生依次登台以精彩的PPT展示、生动的现场讲解,分享了他们课题成果以及在科考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得。
初中组的 3 个课题聚焦土壤研究。基于便携式多参数检测仪,蒋恒宽组对土壤基础属性进行分析检测,发现土壤酸碱程度偏离正常值且部分重金属含量超标,并提出相应治理建议;王若勋组通过化学法测定花生土和水稻土的有效磷含量,对比二者差异,还针对实验误差提出改进措施;张柏然组研究生物质碳对土壤速效磷迁移的影响,证实了生物质碳对磷的固定和限制作用,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新思路。
高中组的课题则围绕植物展开,与生活紧密相连。杨凯组以薄壳山核桃青皮为原料,研究其对羊毛织物的染色工艺,优化了染色温度、染液用量等关键参数,为天然染料在纺织行业的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李宛平组运用 DNA 分子序列信息,构建 “餐桌上的生命之树”,清晰展现蔬菜种类间的亲缘关系,让人们对植物分类有了更科学的认识;徐静筠组克隆甘蓝型油菜脂肪酸合成关键基因 FAE1,不仅掌握了分子克隆技术,还探讨了该技术在校园古柏保护中的应用,将科研与校园文化相结合 。
高嘉怡、张柏然、蒋恒宽、杨媛贻等同学基于在南京科考实践,提出了校园绿植的合理化设计方案,让科研成果切实服务身边的生活,彰显了科学考察的成果和实践能力。
在点评环节,点评嘉宾对学生们的成果给予高度评价,称赞学生们在科研过程中展现出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同时从专业角度针对实验采样、工具使用、实验设计等方面提出宝贵建议,鼓励学生们在未来的科学道路上继续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为国家的科学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杨媛贻同学家长作为代表发言:有人问高中功课那么紧张,进社团参加活动会不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呢?我的真实感受是:孩子在一次次实验背后,呈现的是一种精神和思维,在实验中,孩子们学会深度思考,学会接纳自己的错误,学会调整自己的方向、学会在挫折中成长,学会了团队一起协作也锻炼了领导力。
除了课本以外,探索更多的可能性,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我相信,孩子们收获的不仅是知识,更有强国有我的责任感、使命感和价值感。这些品质是孩子们在一次次历练中积累的财富,也会伴随着你们的一生。最后,我想对孩子们说:用你们的创造力与智慧去和世界交手。我们家长与学校一起托举孩子们圆梦。
张云校长在致辞中说到,此次科考活动不仅让学生们亲身体验了科学研究的魅力,更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他寄语学生们,要保持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勇攀科学高峰,为国家的科技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李继阳书记对寒假科考活动作总结发言。李书记对此次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他指出:“汇报会2小时40分钟,所有学生的汇报及专家点评,不仅展示了科考活动的丰硕成果,也给了我们一场丰盛的精神盛宴。我们要常记这些在探索与实践中所体现的君子之道,让它们成为我们前行路上的明灯,指引我们不断追求卓越,共创辉煌。李书记寄语学生:梦虽遥,追则可达;愿虽艰,持则可圆!
昌平二中寒假科考成果汇报会的圆满落幕,标志着学校在科学教育领域的又一次重要突破。愿今日的成果成为明日星辰大海的起点!我们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昌平二中的学子们将继续秉承科学精神,勇攀科学高峰,为国家的科学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我们也期待昌平二中在科学教育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为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未来人才而不懈努力!
编辑:胡锐
摄影:张淑春
审核:王洁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