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德 仁爱 博学 笃行
杏坛化雨四十二载,丹心育得满庭芬芳。4月15日上午,会议室内温馨热烈,情意浓浓,学校工会为德高望重、学识渊博的董广海老师举办“感谢有您——我们一路走过”荣退欢送会,祝贺把一生最美好的时光奉献给学生、学校和教育事业的优秀教育工作者光荣退休。学校党政工领导以及年级组、教研组教师代表参加活动,共同见证董广海老师教育生涯的光荣谢幕。工会主席闫静主持欢送会。
昌平二中教育集团党委副书记、校长王志强宣读“退休寄语”,并将见证董老师教育生涯卓越成就的荣誉退休证书颁发给他,党委副书记王世国,教学校长张云和教研组长葛继宁将学校和同事精心准备的退休纪念品分别递到董老师手中,情真意切的寄语和蕴含深意的纪念品承载着学校对老教师几十年躬耕教坛、诲人不倦的肯定与感谢,褒奖与敬意!
化学教研组长葛继宁、年级主任周彤、教学校长张云等与会教师和干部纷纷发言,回顾共同工作的奋斗历程,感慨生活的温暖感动,赞扬教书育人的博学笃行,感谢教育教学的杰出贡献。老师们讲述的每一个事例真实感人,令人敬佩,老师们表达的每一句感谢发自肺腑,让人动容,言语间勾勒出一位具有开拓进取、追求卓越的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的高尚师德与敬业精神。董老师是当之无愧的育人楷模,更是具有教育家精神的新时代“大先生”。
董广海老师简要梳理和回顾了十四年在昌平二中的奋斗历程和足迹,感谢学校留给他的温暖回忆和发展的平台,言语间传递着对学校、同事和朋友的不舍和眷恋,同时对全体二中人送上美好的期许和真诚的祝福。
董广海老师醉心专业、学富五车,著作等身,不断超越,师德高尚,甘为人梯。十四年躬耕不辍,十四年责任共担,开拓教学边疆,引进大学资源,筹建稀土实验室,优化培优模式,助力化学奥赛“亮剑”赛场,引领青年教师成长,于学科后备力量培养功不可没。董老师是昌平二中的宝贵财富,深受同行敬佩,师生爱戴,令人信服,学校发展的里程碑上,铭刻下他十四载倾注心血的辛勤付出。
董广海老师的退休,是他个人生活的新起点,他用执着与智慧为学校教育事业添砖加瓦,他的教育精神将在校园里传承发扬,激励着后来者坚守教育初心,在教育的征程上不断奋进,续写学校教育事业的新篇章,相信在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必将迈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徒弟郭帅心中的师傅:
写在前面:在非常多的人心中,西游记里的绝对主角是孙悟空,他的师傅是唐僧,他的师父是菩提祖师。
我的师父董广海老师即将退休,我想用这篇文章来记录和表达我对师父的敬意和感激。
先说教学方面:
我的师父,他的教学生涯如同带轴的长幅画卷,轻轻展开,笔触间尽显他的智慧和汗水。他教学能力出众,不仅在于他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和精准传授,更在于他对学生心理的细腻把握和对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上课之前,他会先全面准备素材、话题和练习,即便教了非常多轮次,他仍在不断地更新素材、与新课标保持同步,与时俱进去了解一些正面的主流前沿科技和研究现状并运用到课堂中来引发学生的兴趣。透过那本越写越厚的练习篇子或练习册,我能感受到“滚石不生苔”的真正含义。在他的课堂上,董老师更多的时间会站在学生中间,鼓励学生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用语言和行动来传递他本人对化学学科和职业的热爱。不论是在老家山东还是北京,一波又一波的学生在他的引导下,获得了能够应付考试的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了如何学习、如何思考以及如何生活。课下,董老师会认真批改作业,对作业情况精心登统,每次大考小考都会执行“试卷不过夜”,即当晚就批改出分数。然后按照考试作答情况,为第二天的课做相应准备。他完全不介意别人去听课,因此我成长最快的时间段是2018-2020年那完整一轮,一方面是我几乎完整的旁听了3年,另外就是师父会带领集体备课,对一些课本内容环节如何讲解和题目不同的解法进行深入的研讨。
回想起我找工作面试试讲,那都是好些年前的事情了,我清晰的记得试讲结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在众多面试老师中董老师提问:“你说温度升高,化学反应速率加快,适用于所有反应吗,你是如何看待的?”结构模块新教材的到来,给很多老师带来了新挑战,在所有人内心都忐忑的时候,董老师早早就备好了相关的教材和资料。他在山东教书的时候就讲结构模块,虽在北京撂下了几年兴许有一定的生疏,然而在我身边的全部老师中,他是最先行动起来的人,使完全没教过结构的我显得格外落后。接上面试的话题,好在当时我的回答是“我不太清楚”。虽然面试的细节后续在没有人聊起过,我也不太确定他是否问了每个人都一样的问题。直到今天,我都觉得可能在众多应聘面试的人里面我的回答是最真诚的一个,才留下来的吧。我觉得他的学识不是用博学这两个字就能带过的,那么多同行中,我最佩服的就是他,一方面是面试问题已经给我问住了,另外一方面是他好像从没有不会做的习题,是真的强。
董老师能发挥学科带头作用。现如今,学校已经拥有丰富的校本课程和众多社团活动,在这发展的过程中,化学学科是最先规划和实施奥赛培优教学的。本该属于休息的时间,我的师父也都在为学校发展和学科建设付出,并在八年前就引入现在非常流行的“大中衔接”培养策略。从那个时候起,董老师的鬓角就白的比较明显了。晚上十一点多,董老师也会跟我讨论交流开班仪式和发言稿,我知道他还在为奥赛班的事没有休息。三年前,我来到南校区工作,竞赛班的接力棒就传到了我手上。在第一周周末开课的时候,他专程坐车带领学生们来看我,帮助我组织学生入座,给我鼓劲。我在想如果我还有三年退休、又身为正高级特级、赶上周末、要跑到二十多公里外的校区去“加班”,我是不会自觉去的。
他在教学方面的付出和成就,是我学习的榜样。
再说为人方面:
我的师父,他谦和善良。现在回看刚认识的时候,既好笑又催泪。起初教研组长刚刚引见我和师父见面,我听说他是特级教师,有点“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那意思,倒是董老师一直在找话题,拉近人与人内心的距离。随着工作的开展,我逐步发现董老师能切实为年轻人考虑,不论是学校内分配工作还是分享额外的提升平台。我的成就,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站在师父的肩膀上取得的。是他为我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视野,让我在更高的平台上不断学习、实践、创新和展示。当我遇到困难,他总是耐心地指导我并分享他的处理经验。每当我有所成就,他总是第一个为我鼓掌,告诉我戒骄戒躁。董老师不仅在学校内受人尊重,我曾多次在外面比赛或者命题结束,一起比赛或者合作的超级厉害的同行都会给我说:“带我向董老师问好。”
说到命题,我是2019年初加入区核心命题组的,我猜当时一定也是我的师父力荐我到达这个平台的,因为他一直都说好机会要多给年轻人。工作至今我一直努力原创题,找到更好的素材和更棒的切入点设问,不辜负这份沉甸甸的“举荐”。从2019年到现在命题的证书都是连号儿的,我也希望干不动的时候命题证书能凑成一副扑克牌。
师父退休,他终于可以告别繁重的教学工作,开启退休生活,能够放松的回顾精彩的前半生然后出自传,实替他开心。于我而言,我有时其实真的希望这一天能晚一些到来。往大了讲,教育行业少了一位尽心尽责的优秀教师;说小一些,一个中年教师失去了一个行业榜样和精神导师。我的文字描述略显苍白,仅能体现师父杰出的百分之一。董老师的一言一行,接人待物,都将继续指引着我不断提升。十年的师徒情谊,成为了一种深厚的情感纽带,祝福师父退休后身体健康、生活快乐。
编辑:胡锐
摄影:张帆
审核:王洁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