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德 仁爱 博学 笃行
秋光潋滟,晨风微凉。初三年级全体师生于9月30日清晨七点半整装待发。他们眼神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即将踏上一场穿越千年、连接古今的文化探寻之旅——目的地,是承载着厚重历史与璀璨文明的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与大运河森林公园。
文博浸润,在时光长廊里“对话”千年
九点半,我们如期抵达这座沉稳大气的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它静默矗立,如同一位博闻强识的老者,等待着向我们娓娓道来千年的故事。
在“运河通史”展厅,我们仿佛目睹了隋唐盛世的千帆竞渡,聆听了元明清时期漕运船工的号子声声。从一锹一土的开凿,到贯通南北的壮举,运河不仅是一条水路,更是一部流动的史诗,书写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勇气与交融。
在“防震科普”展厅,现代科技与历史保护在这里碰撞出火花。我们学习了古人建筑中的抗震智慧,也了解了现代科技如何守护这份珍贵的遗产,知识性与趣味性并存,让大家深感不虚此行。
移步“揽胜图展”与“文物精华”展厅,一幅幅精美的古画、一件件珍贵的出土文物,不再是玻璃展柜中冰冷的器物。它们仿佛被注入了灵魂,向我们诉说着沿岸的市井繁华、百姓的生活百态。那陶俑嘴角的微笑,那瓷器上细腻的纹路,都是历史最真实的呼吸。
最后,在“不止运河”展厅,我们的思维被引向更广阔的维度。运河文化的外延被无限拓展,它关乎经济、政治、艺术、生态,乃至与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同学们或驻足沉思,或低声交流,深刻体会到“一条大河”背后所蕴含的“大学问”。
这是一场彻底的文博浸润。同学们不再是走马观花的游客,而是沉浸其间的对话者与思考者。
自然寻踪,在秋色中践行“知行合一”
午间简短的休整后,我们乘车转场至毗邻的大运河森林公园。下午一点,秋日的阳光为森林披上了金色的外衣,主题定向活动正式拉开帷幕。
如果说上午的博物馆之旅是“知”的输入,那么下午的定向越野便是“行”的淬炼。各小组手持地图和任务卡,如同被放出笼子的鸟儿,迅速融入这片无边的秋色之中。他们需要运用团队智慧,识别方向,寻找散落在公园各处的任务点。
林间小道上,是同学们奔跑穿梭的身影;任务点前,是团队激烈的讨论与协作。有人负责导航,有人负责记录,有人负责沟通……汗水浸湿了额发,但笑容却愈发灿烂。在这里,名次与胜负早已不是唯一的目标。
因为,在这场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活动中,他们收获的远不止一张成绩单:
他们收获了体魄的锻炼,在奔跑中释放青春的活力;
他们收获了智力的挑战,在实践中运用课堂所学的知识与逻辑;
他们收获了深厚的友谊,在协作中懂得了信任与扶持的可贵;
更重要的是,他们收获了课堂上无法给予的深刻感悟——对运河生态之美的惊叹,对“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一古训的真切体会,以及对生活、对团队、对脚下这片土地更加深沉的热爱。
满载而归,让文化自信在心中生根发芽
下午两点半,载着满满收获与些许疲惫,我们踏上了返程的汽车。车厢里安静了许多,不少同学靠着车窗沉沉睡去,或许梦中还在回味那千年的漕运帆影与林间的午后阳光。
本次“溯千年运河文脉”主题教育活动,旨在打破课堂的边界,让我校学子在“行走的课堂”中深化文化认同、践行知行合一、锤炼团队精神、陶冶人文情操。
这次外出实践活动不仅仅是一次参观,更是一堂生动的历史文化课、一次深刻的团队建设实践、一场美妙的心灵滋养之旅。
千年运河,流淌的是历史,传承的是文明,启迪的是未来。我们相信,这次旅程播撒下的种子,必将在同学们的心中生根、发芽,最终成长为支撑他们远行的文化脊梁与精神力量。
编辑:刘苗苗
拍摄:初三年级班主任
审核:佟婧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