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德 仁爱 博学 笃行
3月25日,昌平二中教育集团回龙观校区召开“名师助力,不负韶华”青年教师培训会。本次培训活动邀请语文高级教师、教育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昌平附属学校副校长沈静老师主讲。昌平二中教育集团总校长王志强、回龙观校区执行校长金秀荣、教学副校长谭兴及校区45名35岁以下青年教师一起聆听了报告。
沈静老师以“京城从教三十年——我所经历的中国教育改革大时代”为题,以四个八年为线索,讲述了自认为是“一名普通教师的非典型成长”经历。整场讲座历时一个半小时,没有高深的理论,却让年轻教师了解了一段教育理论的发展历程;没有慷慨激昂的话语,却让年轻教师心中汹涌澎湃;没有璀璨荣耀的光环,却让年轻教师感受到实干的重要。
沈静老师将她的成长分为“教育界的1993至2001”“2001年至2009年的课程改革探索时代”“2009年至2017年,十一学校,让新课程理想落地的一个典型” 及“在昌平的八年”等四个阶段。初出大学校园,以满腔热情开始逐梦之旅,行走在“十一探秘”“北京居民生活小区设计”“揭开雾灵山的面纱”等综合活动课及课题的设计与研究中,每一个难得的改革机遇都在推动着她的成长;新课改新教材的落地,再一次让沈老师积极用教学实践和专业学习践行从迷惘走向探索与成长,有了更多、更为深刻的思考与认识,为她的成长护航;担任十一学校课程与教学研究院副院长后,定位于伟大、践行在为了每一个学生发展的伟大目标上,让她重新出发后以真才实学成为青年人的导师和伙伴;在昌平的八年,她再次启航,发挥学术所长,带领学校教师从无到有进行科研,做起了最本质的教育。
沈静老师的分享,像是一位长者的谆谆教诲,激发了年轻教师的有为之心、学习之心、实践之心,更为他们注入了成长、成才的动力。
沈静校长与我们分享了她从教30年的经历,让我们深刻感受到她在时代的裹挟、强大的工作压力下,紧紧抓住每一个机会锻炼自己,实现在教育教学中的自我重建。在一线教学与自由发展的空间中,与学生共同进步和发展。在普通学校做一名吃苦耐劳的普通教师,发挥余热,带动教学研究与课程研究。经过此次培训,我想真正把握教育的本质才是一个教师永远拥有进步成长动力的源泉。
——代维蒙
作为青年教师,虽说有一股干劲,但在教学经验方法和能力的提升上,还是缺少太多。这次培训让我知道必须要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究,多积累多学习,才能以真才实学带动学生,才能真正让自己有所为。身为昌平二中这所优秀学校的一员,我幸运地与学校快速发展的时代同行,一定要抓住机会不断实践、反思与进步,努力成长为学者型教师,为学校发展贡献力量。
——蒋玉婷
沈校长是一位热爱钻研、和蔼可亲的校长。通过她的讲座,我明白:一个成功的教育者,首先是一个善于自我更新知识的学习者。教师的知识更新包含两个层面内容,一是打破,二是重建。作为教师,实践经验是财富,也可能是羁绊。教师要不断学习专业知识,看理论书籍,在教学中反思,做研究型的专业教师。
——纪 孟
沈校长一直强调她自己是一个幸运的人,她说是中国教育改革的大时代推动了她,是十一学校培养了她,促她成长。其实这些幸运背后,是她夜以继日的刻苦付出,是抓住机遇的认真投入,是满腔澎湃的爱与责任!字字句句中,都洋溢着沈校长对语文学科和课程改革探索的热爱,对学生成长的关怀和责任。作为青年教师,我也有幸处于双减改革的背景下,能任教于如此重视青年教师培养的昌平二中,更应该找到属于自己成长的内驱力,积极进取,把握人生的东风,成就自己的研究型教师之路!
我深知,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要学习的知识还有很多,这次培训更新了我的理念,开阔了我的视野,给我以后的教育教学指明了方向。在今后的教育教学道路上,我将会多去学习,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我常常这样想:若有为人师表的光环加身,自然有对教育工作翻腾不息的信念;若有甘为人梯的责任在肩,自然有对莘莘学子海纳百川的胸怀。若有不可磨灭的师德为魂,自然有对三尺讲台挥之不去的眷恋!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邵 晓
与时代共进,与机遇并存。沈静校长的成长经历分享是中国现代课程教学改革的缩影,也是一名人民教师努力进取、不断创新发展和探索教育改革规律的真实写照。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用学校课程与文化来践行,不断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和创造力,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是每一名教师终身的职业追求。
——曹海月
回龙观校区教学副校长谭兴在总结中强调,听沈静校长的报告是一种美好,是一种幸福,更是一种享受。他鼓励并期待更多年轻教师以名师为榜样与引领,从沈静校长的成长经历中,真正领会学者型教师的内涵,明确在当今教育改革和学校快速发展时代,抓住机遇,积极进取,真正做到不负韶华,努力成长为一名学者型教师。
编辑:王珽
摄影:马英
审核:王洁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