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德 仁爱 博学 笃行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为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和提高教师执教水平,努力打造素质精良的教师队伍。11月20日上午,昌平二中回龙观校区与北交大附中“手拉手”项目汇报课在回龙观校区成功举办。北京教科院基础教学研究中心10位专家走进课堂,通过听课、评课活动,为18名教师进行指导。回龙观校区执行校长金秀荣代表昌平二中欢迎各位专家的到来。
金校长发言
本次活动主要分为课例展示和专家点评两部分。
1.语文
·课例展示
01初中语文
刘靖云老师将阅读与写作有机融为一体,前半段围绕课文《散步》的叙事冲突进行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冲突对于情节和表现主题的意义。后半段从理论落实到写作,通过情景教学和“微写作”的方式,让学生选择一个情境去叙写生活中的冲突并互相分享评价。
02高中语文
马跃成老师聚焦现代文文本,引导学生寻找文本中的“我”,明确“我”所见的人、事、景、物,品味“我”的情与思,从而理清了文脉,明确了文章层次为解题铺垫了基础。而后引导学生总结答题时的问题,分析问题,提升答题的质量。
·专家点评
专家王彤彦老师表示刘老师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创作积极性,让学生在写作中提升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有效地落实了“叙事冲突”这一知识点,并做到了教学评一体化。马老师补充的散文知识准确,为学生理解文本搭建了梯子,明晰了散文的文本特征。所选文章很典型,给学生提供了很好的范本,在课堂互动中,创建了情境,使学生习得了经验,学以致用。
2.数学
·课例展示
张欣凤老师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以北京研学为主线,通过对研学途中遇到的五个问题的解决,体会方程模型的作用;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协作交流,教师点拨相结合的方式,展现运用方程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一般过程。
02高中数学
郑莉老师以两道课本习题为载体,以圆锥曲线定值属性的发现与归纳为主要活动,引导学生基于已有的知识与经验,拓宽认知空间及思维结构,运用TI图形计算器进行数学实验探究,在“我问(提出问题)、我猜(合理猜想)、我行(实验探究)、我思(演绎证明)、我答(准确归纳)”的探究路径中对情境中存在的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再发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积累从具体到抽象的活动经验,发展数学抽象核心素养。
·专家点评
李大勇老师表示张老师课程结构设计新颖合理,问题链完整,教学环节过渡自然,环环相扣;学案的支撑,使得数学思维过程清晰;教师善于引导学生将掌握的方法用于解题实践,同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数学活动设计接近于现实,体现了学习数学的价值。郑莉老师以“会学数学”、“创新意识”为视角设计层次分明的主要课堂活动,将“提出问题”有机地融入到数学活动之中,让学生感受到“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并使之成为激发学生数学思维的教学手段和学生进行数学探究活动的重要工具,使研究问题的数学课转向为对学生问题意识与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很好的实现了由课程理念向教学现实的转移。TI手持技术的使用有效的支持学生审同辨异,让学生在直观感知中领悟、抽象、概括,强化了“我是探究的主体”的意识。
3.英语
·课例展示
01初中英语
李志行老师授课内容是主题为Dreams的听说课。课堂从学生已知出发,创新整合教材内容,设计了听前预测(Predicting)、听记关键词(note-taking)、听并绘制思维导图(mind mapping)、听后转述(retelling)及讨论交流对梦的新认识(talking)等一系列英语学习活动。同时,根据学生学习水平,采用了分层设计学案的方式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与所听对话内容的不断互动,提高听说技能和信息整合能力,构建、内化和阐释自己对梦的新的科学认识。
02高中英语
曾晨璐老师聚焦高三英语阅读表达之43题微写作。通过深入剖析学生微写作现存的问题、详细解读评分标准,并以本次期中考试的“如何积极应对焦虑”阅读表达为例,引导学生掌握同伴作品的评分与修改技巧,并能迁移运用,修改自己的一稿,从而从内容、语言、逻辑等方面提升学生微写作的关键能力,助力学生在微写作板块取得更好成绩。
·专家点评
专家陈新忠老师认为李老师具备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语言准确、流畅,整节课课堂氛围愉快轻松。陈老师充分肯定了这节课中的活动设计,认为李老师的活动设计有一定的层次性和逻辑性,首尾呼应,层次分明,尤其指出在导入环节的词汇学习设计,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听懂访谈材料。曾晨璐老师学情分析精准,教师依测试找差距与困难。评分标准拆解巧妙,助学生理解。让学生先纠同伴错再改己作,设计精妙。
4.物理
· 课例展示
01初中物理
初三年级刘超老师授课题目为《家庭电路中的安全用电》,本节课刘老师通过自制实验器材,带领学生模拟“人在家庭电路中的各种触电事故”,并分析事故原因,提出预防措施。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育理念。
02高中物理
高三年级刘芳芳老师授课题目为《专题复习:柱状模型的建构与应用》,基于课前诊断进行教学设计,帮助学生解决在处理流体问题方面遇到的困难。课堂中教师通过四种情境,总结了建构柱状模型的方法和利用柱状模型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
·专家点评
邵泽义老师表示刘超老师抓住了核心内容“触电的发生与避免”,并通过自制实验器材,促进学生通过实验,自主建构知识,体现了“做中学”的教育理念。教师熟练运用信息技术等手段,及时展示优秀同学的实验情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刘芳芳老师基于课前诊断,分析学生在模型建构方面存在的问题,教学设计有针对性。精选教学内容,有基础训练,有变式训练。整个课堂节奏紧凑,详略得当。此外,教学资源丰富、文本资料丰富,学案分为课前、课上、课后;有视频、自制实物模型,帮助学生提升对模型的感性认识。
5.化学
·课例展示
01初中化学
杨越红老师以火箭推进剂设计师为情境,应用化学解决实际问题,体会化学变化在航天领域的重要作用,并学习多角度根据实际需求调控化学变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02高中化学
孙贻老师这节课,通过预测FeSO4化学性质的活动,发展学生从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角度研究物质性质的思路,再通过分析向FeSO4中滴加NaOH溶液的异常现象及实验室FeSO4溶液的保存方法,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中物质性质及环境酸碱性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
·专家点评
专家孔德靖老师表示杨老师互动氛围好,注重学生自主生成认识化学反应的系统思维意识,学生能学以致用多角度调控化学反应。学生初步体会化学反应在生活中以及航空领域的重要作用。孙贻老师在驱动性任务中,给足学生时间充分讨论,相互分享,外显学生认识思路,通过生生互评,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完善认识思路,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板书脉络清晰,内容详实。
6.生物
·课例展示
01初中生物
王晓娜老师在《人的性别决定》一课中,呈现了丰富的相关研究的科学史。通过问题引导、情境思考和理论分析等途径,从现象到本质引导学生拨开性别差异的迷雾,在微观的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揭示人类性别决定的密码。
02高中生物
彭丽老师重点探讨的是种群密度。教学重点在于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难点在于样方的选择和确定,以及一些实际问题的处理。学生通过这节课掌握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并尝试运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专家点评
田树青老师表示王老师的课程设计理念与新课标的要求高度契合,教学特色是注重科学方法的渗透和科学研究的实证,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新课标要求教学过程要重实践,在彭丽老师的课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整堂课不空谈,全部基于学生在实践中的实际问题生成,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落实知识。
7.历史
·课例展示
01初中历史
雷雪老师本课设计建立在初三年级完成对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走向近代的学习和以思维导图方式进行基础知识的复习后,运用模拟北京市初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综合题练习的方式,加强学生对单元知识之间联系的认识。
02高中历史
魏杰老师执教的《人民解放战争》一课以民心为主线,运用大量原始史料,展示了人民解放战争波澜壮阔的历程。从战与和的抉择、攻与守的易位、败与胜的反思三个角度,分析了中国共产党为民而谈、为民而战,带领学生探究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领导人民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
·专家点评
丁丁老师表示雷老师在新技术手段支撑下,在课堂上完成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和师生互评的过程性评价,在课堂上生成质性评价。在教学设计中注重创设学习情境,利用教材以外的情境、素材等兼顾知识复习和题型练习,体现出学业水平对初中学生三个层级的要求。李鹏老师表示魏老师基本功扎实,课堂逻辑严谨,史料运用充分,问题环环相扣。既注重依托教材落实知识,又注重学科知识的理解,且运用学术界最新研究成果,凸显了较好的历史教师学科素养。师生互动良好,课堂轻松流畅。可进一步将此课继续打磨,形成经典课例。
8.地理
·课例展示
01初中地理
余宝花老师通过角色扮演模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参与国际贸易博览会和其他国家进行商品贸易,感受国际合作的重要性。另外,通过模拟各国参与联合国大会共同商议缓解全球变暖策略,感受各国只有联起手来应对各种国际问题才能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02 高中地理
刘韵丽老师本节课为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四节《水循环》第一课时。课标要求为:结合实例,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教学活动以学生的真实问题为切入,以具体区域为背景,学生实验为工具,认识真实的水循环发生过程。
·专家点评
陈红老师认为余老师由复习导入本课,将前后知识进行有效衔接,且本课始终由“一带一路”主线贯穿,通过小组合作将国际合作通过真实的情境呈现出来,让学生在做中学,感受国际合作的重要性。刘老师以真实情景、具体区域为背景展开教学活动,一镜到底,一境多用。以学生的真实问题为切入,吸引学生兴趣,处理真问题。做中学,学生切实读图、所图、绘图;并且通过实验进行学习。
9.思政
·课例展示
01初中思政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由牛晴苇老师讲授,授课内容为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课第一框《延续文化血脉》,课堂整体设计以“北京中轴线”为主题贯穿始终,以官网宣传视频、中轴线地标点介绍、古今美德故事、辩证思考问题、书写对中轴线的感叹、制作北京礼物等丰富的课堂环节和内容展开学习,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传统美德对当代青少年的影响,提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坚定文化自信。
02高中思政
吕英杰老师带来了一节名为《完善个人收入分配 彰显制度优势》的高三复习课。本节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二十大报告、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中的内容为指导,引导学生建构知识体系,强调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专家点评
刘媛老师表示牛老师课程内容讲授要注重层次逻辑,教师利用课堂素材厘清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逐步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理解讲授内容;详细查阅相关文件资料,注意教学语言的使用;可以把实践成果或作品的设计理念调整设计为试题,充分开发学习资源和试题资源。作为高三一轮复习课,吕老师能够将教材内部的知识逻辑把握清楚,本节课能够将各模块的知识打通,强调情境设置选点的综合性,注重知识体系的构建以及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较强地得以体现,做到讲练结合。
结语
一师一课,尽显风采。名师领航,助力成长。本次教研活动市区级专家共听课18节,参与听课与授课的教师收获颇丰。切磋琢磨方成玉,深耕历练奋楫时。此次活动为我校教师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我校日后教育教学探索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编辑:胡锐
摄影:白丽华
审核:王洁睿